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,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对我们有什么启发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?评述其意义?
我国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比较少且没有专门的书籍论述,主要散见于一些士大夫的著作中,主要是强调对儿童要尽早教育。教育的内容也主要是言语、生活习惯、礼仪的教育。
古代比较有名的教育家,如朱熹,他十分注重学前教育,认为儿童在入学以前的教育主张“生子必择乳母”主张,“乳母之教,所系尤切”,认为必须选择品德良好的乳母,才有利于婴幼儿的保教。
魏晋南北朝的颜之推在《颜氏家训》中,指出,对儿童应从婴稚时期起“便加教诲”,并强调父母对教年龄幼小的子女,不能无教而有爱。颜之推提出的家庭教育内容主要有言语教育、道德教育、励志教育、教育的原则是严慈相济。他还提出进行家庭教育要注意三个方面:以行为教,以学为教,以身为教
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总结?
原始社会初期,生产力水平低下,教育和狩猎采集等劳动、生活结合在一起,没有分离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职能。母系时代,群婚制,儿童氏族集体共有,由氏族集体抚养教育。到了父系社会,有了家庭,儿童由家庭抚养和教育。儿童出生后,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接受者自发的教育,3~4岁直接参与成人的部分劳动,如采集、狩猎、做饭等。
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,生产力和科学文化不发达,人们还认识不动童年期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,对儿童持有种种不正确的看法。例如,小孩不懂事,不需要进行教育;把小孩当作大人,让小孩背诵诗书;甚至受宗教偏见,认为小孩有原罪。因此这一时期,人类并不重视儿童早期教育,儿童大都只是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和劳动中接受自发的教育影响。只有统治阶级的家庭才能注重子女的学前教育,如奴隶主家庭设专人教养子女。
古代与幼儿教育有关的典故?
第一,“曾子杀猪”:身教重于言教
曾子是孔子晚年重要的弟子,被后人尊称为“宗圣”。和曾子有关的教子故事是“曾子杀猪”。据说曾子有一次想要去赶集,孩子哭闹非要跟着一起去,曾子的妻子为了哄孩子就说:“你如果听话不跟着爸爸去集市,等爸爸回来给你杀猪炒肉吃。” 曾子的妻子本来是说的一句哄孩子的谎话,但是曾子从集市回家之后,果然把家中的猪杀掉给孩子炒肉吃了。
这个故事流传了两千多年,带给家长朋友最重要的启示就是,身教重于言教,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言而有信,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。同时也说明,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,决不能当成儿戏,随意用谎言欺骗自己的孩子。
第二,“孟母三迁”:环境影响教育
孟子生活的时代比曾子稍晚,也是重要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,被后世尊称为“亚圣”。和孟子有关的教子故事是著名的“孟母三迁”。孟子小时候父亲死得早,他的母亲为了教育他成才,三次搬迁住处。
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评价?
从中国的古代教育史来看,中国是一个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国家。例如:先秦时期的典籍《周易》中就提到'物生必蒙,古受之以蒙,蒙者,蒙也,物之智也,物智不可不养'的早期教育思想。
又如,汉代著名贾谊的早期教育思想,以及宋明时期的朱熹、王守仁等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幼儿教育等等。当然这也形成了我国古达极具有价值的儿童教育思想,为现在的学前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财富。
分析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意义?
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心思想是孝,即百善孝为先,原则是是孝悌忠信、礼义廉耻,这是《三字经》和《弟子规》的精华。所以古人常把《三字经》、《弟子规》作为孩子的启蒙书。意义:1、我国古代社会特别强调治家、家教的作用。并且家教还要从儿童作起,认为“天下之事,莫不有其初,家之立教,在生子之初”。
2、获取功名,光耀门楣。
3、立志做人,修养品德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相关资讯